(營口之窗“生活隨筆”)大別山的情懷
馬標
一曲《再見吧大別山》老歌勾起我往日回憶,隨著時光隧道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1976的盛夏,我們武空后汽車營汽訓三連野外汽車駕駛訓練來到大別山區,那里山高、坡陡、彎道多,是天然戰地汽車訓練基地。歷屆學員都在這里經過嚴格訓練才能畢業。大悟縣河口糧管所,是我們訓練兵站,也是汽訓官兵野外家,長期以來汽訓官兵與糧管糧所建立良好軍民魚水情關系。糧管所為汽訓官兵提供良好的食宿和有力后勤保障。汽訓官兵發揚光大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每天義務打掃院內外衛生。把軍營作風帶到那里,形成不成文軍民協作制度。記得所長姓李,四十多開外,是四野南下干部,原蒙古騎兵連連長,我們東北老鄉,個頭不高,熱情好客,據說南下負傷留在當地。他愛人,李嬸遼寧阜新人,隨軍來到這里,熱情爽朗,見到我們一群家鄉來的孩子別提多高興,經常和我們拉家常,問寒問暖并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困難。我們北方孩子遠離父母,不適應炎熱氣候,身體不同程度出現異常反應,影響訓練。李嬸教炊事班同志為我們做酸敏湯,冰水,還教我們如何防暑納涼和怎樣度過南方炎熱夏天常識。李嬸行為代表戰爭年代大別山人一種真摯純樸善良精神,時間過了快半個世紀了,每每聽到《再見大別山》這首歌,讓我心情格外激動,更讓我想起大別山人想起李嬸,如果她老人家健在估計九十多歲了,由衷祝愿她老人家幸福安康。
作者簡介:馬標,營口人。1956出生,中共黨員,下過鄉,當過工人、軍人、警察和黨政機關干部。村第一書記。正局級崗位退休。
供稿作者:馬標(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