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 ”)歲月詠嘆曲(四)
藏在燈光里的記憶
小女兒的家在20樓,每當夜幕低垂,站在陽臺上,就可以看見對面高樓林立的另一住宅區,亮起萬家燈火。燈光有暗有明、有白有黃甚至有七彩霓虹,好看是好看,卻沒有一盞為我而亮,純屬于我。我擁有的燈一盞一盞燃在心中,珍藏著或美好或傷感的記憶。
據科學定論,6歲以前的小人兒是沒有記憶的。而我卻記得自己生命中第一盞燈是兩歲。70多年前的江南古鎮,石拱橋堍下鱗次櫛比粉墻黛瓦的民居,其中一間整夜都亮著一盞煤油燈。大床上躺著重病的父親,小床上睡著他當時唯一的女兒我。母親自父親病后去織襪廠上夜班掙錢養家,父親因我的一兄一姐均夭折愛我如命,但他連抱抱女兒的力氣都沒有,只能用語言哄我睡著,然后守著殘燈直至天明。
也許是宿命使然,得以盡享至親歡聚一堂的情景,在我的有生之年只有短短的兩段:第一段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大約有10年的光景。父親勤奮工作、母親持家有方,我姐弟只管無憂無慮的讀書。每次放學回家,都是燈光明亮、飯菜飄香。第二段在上世紀90年代,大約有8年的光景。母親健在、夫君退役、女兒們在讀中學,所有曾經的冷清都被熱烈熱鬧替代。任誰偶爾晚歸,騎車進小區大門就能看見家里、樓道燈火通明。當時的滿足,現在想起還忍不住熱淚盈眶。
父親、夫君的早逝暗淡了的燈光,曾分別積壓數年難以撥亮。在最孤寂的日子里,我下班回家就會打開所有的燈,獨自一人在各個房間無目的地來回穿梭。而眼前亮得不能再亮的燈光,卻驅不散黑得不能再黑的陰暗。好在時間是療傷的良藥,上帝無情地關上兩扇門后,終于仁慈地為我打開了幾扇窗。當首次抱起襁褓中的大外孫,又接著次第迎來其余三個小生命時,就明白我的余生東曦既駕,從此光風霽月。
人生如四季,總有寒暑交替。人生如日月,難逃陰晴圓缺。人生如晝夜,兼蓄黑暗光明。人生如戲劇,承受悲歡離合。來日不再方長的我們所謂的修身養性,即是完善樂觀、豁達、平和的心態。擦亮親情之燈,愛之深愛之切,卻不可愛之過界。擦亮友情之燈,互幫互助持之以恒,切忌冷漠自私。擦亮悲憫之燈,天下、社會皆放心中,做有品有德之人。
江若湘 江蘇省江陰市霞客鎮人,后隨父母落戶遼寧省營口市。66年畢業于營口市高中,68年在瓦房店市勝利鄉插隊,85年畢業于遼寧大學經濟管理系(全日制),從事公務員工作36年,08年退休。愛好文學和寫作,曾在營口日報、營口廣播電視報發表過多篇散文、隨感等。近照2023年3月攝于美國波特蘭某賓館。
供稿作者:江若湘(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歲月詠嘆曲(三)——江若湘
下一篇:河南旅行記——王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