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蜜桃av一区精品变态类天堂_91福利专区_半支烟国语版在线观看_啊啊啊啊亚洲_2021国产精品_亚洲黄色的

首頁 > 我要分享 > 營口故事 > 正文

孤山守望知青夢 馬嘶聲聲喚我回/營口之窗征文

馮國森

2024-01-05 07:36:00   來源:營口之窗   閱讀:

營口之窗網(我要分享“營口故事”) 孤山守望知青夢 馬嘶聲聲喚我回

——記我的知青歲月

作者:馮國森

時間真的是瘋了!怎么跑得這么快?怎么一下子就跑過了五十多年?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似乎就是在昨天,我們離開了喧鬧的營口市,來到了寧靜的長興島。

我被分在山西坡生產大隊。當地有民謠說:“山西坡、山西坡,山瘦地薄石頭多,出門就登坡,吃水用驢馱。”吃水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一,挑水

青年點,三間新蓋的白泥頂石條平房,座落在大隊的小學校附近。為了兼顧各個小隊的孩子們上學,小學校建在各自然屯之間,大隊部也設在那兒。學校附近沒有井,用水得用驢到有水的小隊去馱水。

山西坡大隊共分四個小隊。第一小隊劉家洼,離學校最遠,機井還沒打好,條件也比較艱苦。知青也沒分到那個小隊去,只分在二、三、四小隊。第二小隊色樹房,離學校最近,雖然有井,但只是雨季才有水。第三小隊山西坡,雖有個百米深的機井,但水量也少得可憐。第四小隊山后,水源充足。所以“吃水用驢馱”指的是一、二、三小隊。

驢馱水就是用一個特制的驢鞍子,上邊橫放著一個像小梯子的木架子,一邊掛一個大木桶,一桶能盛一擔水。 一頭小毛驢,馱著兩個大木桶,裝著滿滿兩擔水,吃力地走在那幽靜蜿蜒的山坡小路上,那便是驢馱水。我們也是用過的,那是后話。我們下鄉過的第一關便是挑水關。稚嫩的只背過書包的肩膀,要挑一擔水 ,已經是個難題了,何況還要走那么遠的崎嶇山路。我們也用過三隊的百米深井。那井水面常是在百米之下,用轆轤放下水桶,就得用一分多鐘,再提起一桶水,又要兩、三分鐘。況且水也少得可憐,還不夠那個小隊社員用的。我們只得去離青年點較遠的第四小隊去挑水。挑一擔水,需要繞過兩個小山坡,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女生挑兩個小土籃的土,都像是在演《朝陽溝》里的銀環,就別提挑水了。因此我們的分工是:女生輪班做飯,男生輪班挑水。起初挑一擔水,我們都需要歇兩、三氣兒,有的同學甚至得歇五氣兒。主要是肩膀痛得扛不住。肩膀從痛到腫,到不痛,這是個艱辛的過程。頭幾次挑水,我也是需要歇兩氣兒,才能把一擔水挑回來。后來是歇一氣兒,換幾次肩。再后來是只換肩不歇氣兒。我們也學會了用三個肩挑東西,即左肩,右肩和后肩。最后是不歇氣兒不換肩,一氣把水挑回來。同學們之間比的不光是這些,還有提水。山后新井離青年點最近,水量充足,但沒有轆轤。提一桶水,有的同學需要倒七、八次手,有的倒五次。社員里最強的也得倒四次,我只倒三次,社員也是望塵莫及。我的臂力是念書時,練體操練就的。

那時候講的就是“拼命干革命”,我干活從來都是爭先的。每次收工回來,骨架都像要散了似的,躺在炕上一動也不想動。但是只要做飯的同學唸叨一聲:“缸里沒有水了!”我總是二話不說,擔起水桶,就去挑一擔水。盡管那肯定不是我的挑水班,因為我的挑水班,水缸總是滿滿的。我是從來不惜力氣的,我覺得出點力,出點汗,到是件爽快的事。在青年點里,我們吃的是一鍋飯,點的是一燈油。我曾幼稚地想過,青年點應該是共產主義大家庭的雛型??墒俏腋绺鐓s說,那就是農村的獨身宿舍。青年點里也常有煩心事。有一次,天下大雨,我們在家雨休。新房漏個稀里嘩啦。男生冒雨上房頂修房子,女生在屋里哭作一團,真叫人揪心。

二,學騎馬

知青點里,始終充滿了苦和樂。除了苦澀的歡樂,我們還有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歡樂。

廉是我的同班同學,我的知心朋友。有一次,廉到我們點做客,他說,他會騎馬。其實他只是在他們生產隊里騎過拉車的駕轅馬。那都是很聽話很老實的馬。于是我就帶他去看我們大隊的大種馬。那馬棗紅色,高大英俊,性情剛烈。平時由一個騎兵部隊的轉業兵負責遛馬,拉車駕轅根本不敢用它。生人到它跟前,它就會鬃毛直立,嘶嘶咆哮,前蹄刨地,以示威脅。我和廉剛剛向前湊一步,它立刻刨地豎鬃,嘶嘶鳴叫。我不由自主地退后半步。廉卻豪無懼色,他上前一步拉過馬韁繩,一手抓住馬籠頭,一手揪住馬鬃毛,翻身上馬。那馬先是長鳴一聲,兩條前腿騰空而起,站起身來,想甩掉廉。廉勒緊馬韁,雙腿夾住馬腹,整個身子緊緊靠在馬背上。馬見一計不成俯身便跑,剛跑到梯田地沿邊,它兩條前腿一插,來個急停。廉嗖地一聲,從馬頭上,飛到地沿子下邊去了。那馬立刻轉身就跑,我倆趕緊追。待到我們轉過山頭,馬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大概經過一個多小時吧,它才順著山路跑回來了。修地沿的社員們,舉鍬亮鎬,圍追堵截,總算把它抓住了。我想:念書時,廉體育還不如我,他都敢騎馬,我有啥不敢?于是我拉過馬韁,學著廉的樣子,一手抓住馬籠頭,一手揪住馬鬃毛,翻身上馬。也許是馬跑累了的原故吧,它服服貼貼地順著那曲曲的山路飛奔著。我俯著身子,抖動著韁繩,雙腿齊拍馬腹,馬越跑越快。我耳邊小風嗖嗖,馬鬃,馬尾隨風飄起,真像演電影一般,好不愜意!

馬是欺生的,開始我每次騎馬,它都先是嘶嘶長鳴,刨地豎鬃威脅我一下。上馬后,它也是使盡全身解數想甩掉我。蹽蹶子,急停它都用過了,怎耐我吸取了廉的教訓,把長馬鬃在手上纏了一圈,并死死抓住,即使我全身被探出馬頭,也不撒手,它就無奈我何了。

有一次,我一拉過韁繩,大馬立刻咆哮起來。它揚起兩只前蹄,向我迎面直扒過來,我一閃身,馬的前蹄直接砸向我腳面,我一躲腳,把我新買的牛皮靰鞡撕了一個大口子,好在沒傷著我的腳。我照樣抓住馬籠頭,揪住馬鬃毛,翻身上馬。那馬迅速跑進蘋果園,向一棵蘋果樹直沖過去。到了樹邊,它把頭一低,從樹杈底下鉆了過去了,我直接被樹杈刮下馬來。我躺在地上死死地拽住馬韁,馬的四個蹄子在我身邊呱呱直響。它把我一直拖出十多米,才算停下來。我迅速站起身來,隨手抓住馬龍頭,揪住馬鬃毛,又翻身上馬。一手緊緊握住韁繩,一手死死揪住馬鬃。

后來騎的次數多了,馬就服了。我就可以放開雙手,抖動韁繩,駕馭自由了。

有一次,我身穿大破棉襖,腰系大草繩,腳穿牛皮靰鞡,騎著棗紅大馬,雙手抖動韁繩,飛馳在鄰近公社的田野上。大馬飛溝越沿,好不威風。村民家的小狗,汪汪叫著,夾著尾巴,連滾帶爬地跑進自家院門。村民出門一看就自然自語地說:“那是知青。”

看來裝扮得再像農民也是沒用的,知青就是知青,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永遠的名字。

三,老馬識途

葛洪莊是三年五班的,是我們青年點的副點長。他分在第三小隊山西坡小隊干活。冬天的農活不多,以挖墊圈土為主。社員們各家養豬用的墊圈土,都是由生產隊集體挖送的。挖土的活一般從初冬開始一直到初春。第三小隊的取土場地是一個向陽的黃土山坡。那里土層厚容易取土。由于多年取土這里已經形成了三、五米高,幾十米.長的由黃土構成的懸崖斷壁。可是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就這個人工制造的黃土斷壁,竟會成為一個奪命的絕地。

入冬后土層逐漸封凍,為了取土方便,人們就在黃土斷壁的根處橫向往里挖,逐漸形成一條陜北窯洞似的土穴。到了春天凍土層已經開始變酥,但取土的人們誰也沒意識到頭頂上存在的危險。

六九年初春的一天下午,幾個社員還有知青剛剛刨完土,坐下來歇氣兒。葛洪莊坐在橫放在地上的鐵鍬把上,別的社員和知青也都在他左右坐成一排。穎(我們班的女同學)站在他身旁。他們有說有笑地嘮著嗑。嘮著嘮著穎就轉過身來,站在葛洪莊對面去嘮,還沒等開口,突然她眼看著大片凍土塌下來,葛洪莊被大塊凍土砸在了下邊。

那一天,我收工很晚?;氐近c里,聽說葛洪莊被砸,已送往三堂醫院。我趕緊跑到大隊種馬場借來種馬。十幾里山路,馬一氣兒跑到了三堂醫院。

搶救正在進行,據說根本沒什么希望,因為出事的當時,葛洪莊身下的鐵鍬頭都被砸碎了。直到下半夜,院方才說放棄搶救。夜很黑,星很暗。我騎著大馬往回走,馬的腳步似乎也很沉重。古道曲曲幽幽:兩尺多深的石頭溝內,石頭路面上鐵轱轆車磨出的兩道深深的車轍,正所謂千年古道走成河。在一個岔路口上,我幾次勒馬,想讓它向著我以為是家的方向走,它就是不走。后來我突然想起“老馬識途”的話來,于是我就信馬由韁了。一直到了我們村子口,我才轉回方向來。

就是那天,葛洪莊就長眠于山西坡的山坡上了。他永遠定格在二十一歲。他還沒走過一次回營口的路呢,他還那么年青,他認識回營口的路嗎?

幾年后,知青陸續返城了。在農村娶妻生子的知青,也都全家返城了。只有葛洪莊一個人,留在了長興島的荒山坡上。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五十多年了,我們已白發如霜。不知是否還會有人,指著那孤墳說:“那是營口青年”。

四,當民辦教師

知識青年下鄉,給農村帶來了活力。我們的大隊書記有魄力,他支持辦學,他給學校撥了一百畝耕地。有知青后小學就戴帽,辦到了九年級。富裕中農子弟任開明進學校,當了物理教師。后來他成為全國的優秀教師并被調到大連37中任教。知青也先后有五名到大隊小學當了教師??雌饋砝蠒涍€是把人品看得比出身還重要。

我也當過老師,當過四年級班主任,教過高年級體育,教過八、九年級數學。公社小學算術通考,我帶的班曾得過笫一名。公社學校教具展覽,我們學校獲得第一名。我親手設計制作的教具還代表公社到縣里參展。我訓練的田徑隊,接力跑在公社小學體育比賽中,是遙遙領先絕對第一的。我訓練的那些小運動員,跑起步來別人一看,就稱贊說: “你看人家那才是真正經過訓練的跑跑,腿抬得多高,步邁得多大,跑得多帶勁!”

我們班的男女生參加學校文藝宣傳隊,代表公社去縣里匯演。學生們第一次坐大卡車,他們拽子帽子迎著風喊著笑著,興奮難以言表。

五,山后屯

山西坡大隊第四小隊叫山后,我就分在那兒干活。山后就在大孤山的北邊。大孤山位于長興島東南角海拔400多米,是島上第二高山。山后小隊四周環山,是個真正的海島小山村。

坐在小山坡上,山后小隊盡收眼底:山道曲曲,炊煙裊裊,偶爾傳來幾聲犬吠雞鳴,則更增加了小山村的靜美。

春天到了,槐花盛開。小山村深浸在槐花的幽香中。在槐樹溝里,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我頓時明白了什么叫沁人肺腑。小山村如詩如畫,可惜我不會做詩也不會繪畫。寫吧,我的筆拙,又寫不出它的幽深與寧靜。

據傳,唐王征東時,薛禮在大孤山上扎過大營。山頂有一塊巨石五米見方。據說是薛禮搬來壓井的,上邊還有薛禮的手印。巨石我上去過,手印我見過。山北坡,關帝廟院里,有薛禮栽的白果樹,兩個人合抱那么粗,我攀著樹皮的自然裂紋爬上過。大孤山東北坡有薛禮修的馬道,我在那馬道上走過。三、四十米長,十幾米深的山坳,硬是用大小不一的石條砌平成路。路寬有五米,可行戰車,能騎戰馬,直達到大孤山之頂。馬道的確是雄偉壯觀。

再往古說,我在山腳下撿到過石斧,青石打造,工藝精致。 至于土陶瓷瓦片到處都是。當地人說,那土陶瓷瓦罐是高麗人裝骨灰用的。我不信,我認為那是更遠古的東西。反正山后屯古老而神密。大孤山北坡的白果樹應該是上千年的古樹吧??上Т箨犛媚静?,書記就下令把它砍倒了。關帝廟,文革時,也被革掉了。 

山后屯人風古樸。我跟犁律糞的扶犁老農,就是一個用火鐮打火、艾繩點煙的老學究。在他那兒,我第一次聽說并見到了火鐮,也第一次用火鐮打火,點著了艾繩。他有一本線裝本的《諸葛武侯巧連神數》我曾借來給同學算命。在煤油燈下為我們打發了不少漫長而寂寞的冬夜。

山后小隊的老隊長是省勞動模范,他帶領山后社員修梯田,栽果樹、種刺槐、種棉槐。當時有個被批判的口號是:“要發財種二槐,要致富栽果樹。”老隊長領著山后社員走的正是這條路。我們到山后時,他們種的刺槐已經成材,溝沿的棉槐也是自用有余。我們知青也學會了編土籃,編果籠。蘋果樹已掛果的有上幾百棵,嫁接好的果苗有數千棵。由于發財致富思想被批判,果苗也賣不出去了,老隊長就下令自已栽。我離開山后時,已有近千棵果樹開始掛果了。

山后是比較富裕的小隊。我們下鄉當年的秋天,信用社來結賬,山后姜延壽,姜老伯家,有四個兒子、一個閨女,加上大兒媳和孫子,一家八口人,六個勞動力。隊里的規矩是,媳婦兒是不上工的。但老隊長講話,娶個媳婦兒不吃虧,養豬、做飯、生孩子是當捎的。姜老伯家去掉全年一家的吃用,一下子下來700多元錢。姜老漢一揮手,咔一下全部推進了信用社。那時候把錢存到信用社,那叫覺悟高,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么。那年頭700多元錢,天文數字啊。隊上賣活羊才兩角錢一斤。我們點曾經花兩塊多錢買只羊,回點做全羊湯,我再也沒喝過那么好喝的羊湯。

山后小隊養山羊、奶羊,養了五十幾頭耕牛、十幾頭小牛,還有騾子、馬十幾匹,一百三十畝耕地,三十幾戶人家,生活富裕祥和。

山后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我最美年華全部拋灑地方。那山,那井,那古道,那風土,那人情,歷歷在目;那犬吠,那馬鳴,聲聲在耳。我從七三年底離開山西坡,離開山后屯,沒再回去過。據當地來人說,現在他們都遷到沙包子大隊了,山西坡賣給了韓國人了。我想,通往三堂醫院的石槽子古道還在嗎?大孤山上唐王征東時,薛禮修建的馬道還在嗎?孤山下有韓國人裝骨灰的新陶瓷瓦罐嗎?

?作者簡介:馮國森,(田園閑人)營口市高中66屆3年1班畢業生,1968 年9月下鄉復縣橫山公社山西坡生產大隊。

1974年1月回城,在營口市中藥材采購供應站工作并退休。 

主審評語

騎著飛奔的駿馬,馳騁在廣袤的村莊、園田;站在簡陋的教室里給天真的學童上課;坐上大卡車帶領學生們到縣里參加文藝演出。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作者當過教師,又學會了騎馬,這就是當年的知青,沒有學不會的農活,沒有干不了技藝,令人驚嘆神奇,心馳神往。

青春年華,熱血沸騰,崢嶸歲月,魂牽夢繞!難忘的知青歲月,苦中有樂有甜,想起來就感慨萬千……。 

文章敘述得當,內容詳實,寫作底蘊深厚,表達能力強,很有感染力,閱讀時有身臨其境之感!

——趙洪柱

供稿作者:馮國森(知青,營口高中、復縣)

本期主審:趙洪柱(知青,特約主持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知青 征文

上一篇:和錢沒仇(小小說)——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頁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石屏县| 乡城县| 凭祥市| 牟定县| 南皮县| 太白县| 文化| 湘乡市| 四子王旗| 汝城县| 普洱| 虞城县| 阜平县| 永清县| 酉阳| 太原市| 娱乐| 库尔勒市| 张家口市| 阿拉尔市| 嵩明县| 封丘县| 石楼县| 高陵县| 庆云县| 黎川县| 新绛县| 拉萨市| 河津市| 南川市| 静海县| 襄城县| 萨迦县| 孝义市| 靖江市| 敦化市| 上林县| 五指山市| 大英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