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母親湖
王瀟慧
冬至了,萬物凋敝的季節,望兒山腳下的母親湖是否會孤寂與寒冷?為了緩解這份憂慮,我與一行人結伴而至。
天朗氣清,冷冽中多了暖意,竟讓人生出對秋的眷戀。
以前也曾多次游覽母親湖,有關望兒山的傳說,當地婦孺皆知。我不想復述,筆墨方面愈發的謹慎,怕自己的新意掩蓋不住散發已久的、瓷實的母愛根基。
初識母親湖是從開發區鋪天蓋地的宣傳片中。望兒山有“中華第一敬母山”之稱。“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對于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人,怎肯放棄這樣一個重溫母愛的好去處。我來到了她的身邊,順著石階而上,撫摸著她的身軀,感懷于永恒的凝望。站立山頭,滿目清翠,萬物用宏大的情愫給季節最豐盈的盛妝,任何詞匯都顯得淺薄與單調,不能盡善盡美地描繪。在既有悲愴,也有驚艷的復雜情感里,母親湖像一方濕潤的手帕,輕漫漫地拂去我的無措。她靜臥于望兒山下,更酷似一滴落入泥土的眼淚,濺起的邊沿蜿蜒綿亙。 “這是母親眼淚匯集而成的吧!”旁邊一位游客大聲地說。
徜徉在湖畔,領略她的柔情,曾經擁有的思鄉之情竟這般的奇特。微瀾簇簇,柳絲嬈嬈,花團錦簇,淺藍色湖水如水墨畫中的皴染;折折疊疊,粗粗細細,使我忘情的以為那是母親紡織后暈染的藍色布匹;一沓沓搭于木棍之上,風來徐徐,滿院飄著染料的香氣。自此,母親湖成為我的懷鄉之地。
人們往往給發生的事情賦予某些標簽,不能客觀地做出選擇。對母親湖的疏離,卻是因為一次意外。
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她依然如昨,容顏好像多年不變。環翠圍繞的裊裊婷婷,如果有些變化,就是魚群了。慈母的精神讓善男信女們,把不同顏色的魚傾情注入,不知道是淚水被時間熬煮的太過苦澀,還是魚兒被人飼養的過于嬌氣,岸邊、石縫、草叢,魚兒們不再嬉戲與呼吸。我順著木橋懸浮于湖中,看似平靜,深處才明了“無風三尺浪”絕不是虛言。帽子被一股疾風吹落……
她積蓄、隱忍的太多,不會辯解其中緣由,她要用時間的鴻溝來表明她的深意。
在一別兩寬的無盡思緒里,我離母親湖真的遠了,偶爾路過遠遠地看著,不知道怎樣拉近彼此的間隙。
她沒有因為我的不歸而蹉跎,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紛至沓來,她依然是望兒山下流動著的母性光輝。她用最溫柔的方式,接納著人們對偉大母親的瞻仰。
今天,我走近她,是有別于其他的任何時候。景區里極其安靜,除了腳步聲,就是我散亂的心情。我不知道疏離后的她是否還記得我?不知道每個冬季她是如何度過的?我像做錯事的孩子充滿忐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母親的雕像,她端坐著,慈祥地望著湖水。望兒山特有的丹霞地貌,黝黑、粗糲,與雕像的潔白、細膩形成鮮明對比。踏著由木板與理石互相交錯鋪成的路,徑直到了湖邊。
面積35萬平方米的湖面平展展的,結著薄薄的冰。石欄桿在旅游旺季并不顯眼,然而在如此的空寂中有一種錦心繡口般別致,反倒自成一景。尤其是幾棵柳樹,在石塊砌成的方城內,雖是枝干稀疏,饑條嗥叫,但仍不失依依風采。低眉順眼間,那些裸露的明黃反而為單調的色彩帶來視覺沖擊。
遠處的山,呈現連綿的線條,高矮錯落,加上冬季多有的淡淡霧氣,超然而深邃。近一些的是樹木,一片片,一株株,陽光給它們披上淡黃的薄紗,那些紗堆積著,猶如飄動的煙,無重數,無重數地上升,紅頂或者褐色的樓房隱約可見,如畫卷中濃墨重彩的飾物,點綴的讓人悸動不已。
“看!真像一幅水墨畫。這、這是冬季的母親湖,太美了!”
我也有同感,母親湖景色沒有因為季節凋零而褪色,反而充滿了別致之美。
沿著石欄,何不繞湖一周?不但解了以往疏離,還能更仔細地端詳。陽光真的很合心意,暖暖的,略微加持的風速讓湖邊垂柳搖曳的更加婀娜。不免想起“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的詩句來。
慢慢地走著,快到湖的半腰,驀然發現望兒山倒映于湖面。天空清純的藍與湖面自有的淡藍,互相襯托著,望兒山好似一塊墨玉鑲嵌在藍色的水晶中,兩旁的樹木延展成黃絲帶。我被驚現的畫面震撼到了。完全想不到,望兒山母親流下的眼淚是用這樣的方式積攢。我趕快將其變為永恒,保存到手機里。
穿過一片云杉、黑松、五角楓、銀杏等樹木組成的林子,再上一段木橋就是望兒山的正對面了。
我抬頭直視眼前的所有景物,與以往的神韻大不相同。如果前面的季節是婉約、怡人,那么,現在就是天然去雕飾后的風骨,抵達人心又讓人欽佩不已。
與湖面近距離的相對,一枚枚落葉在冰的浸潤中,宛如靜止的扁舟,不但遠離了夏日里的詬病,還多了一份詩情畫意。被冰封起來的還有漣漪,也許是過于頑皮,或者是忘乎所以,在寒冷到來的那一刻,忘記了回歸平靜,偌大的湖面涌起幾條弧形銀鏈,給鏡像的畫面增添動感的韻味。
此時的母親湖與望兒山渾為一體,山林樹木都在湖里,相映成趣,全貌盡享。與初來呈現的水墨畫狀態迥然不同,朦朦朧朧、遠山如黛之感蕩然無存。現在的畫面色彩鮮艷明快,加上陽光的獨具匠心,美得不可方物。
從一座橋下來,正好圍著湖走了一圈。據說,那位趕考的兒子,終于金榜題名,只是歸來,慈母已經離他而去。在我看來,擊毀那位母親的不是遙遙無期的等待,而是深不可測、無邊無際的大海。“母愛深深感天地,淚滴點點化甘泉。”
母親湖不僅是一種紀念,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象征,一個民族回報母恩的精神圖騰。約定俗成的事情一定就是正確的嗎?好像不盡然。如果不是這次冬游,我哪里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或許是我的回歸和確認,相信母親湖再也走不出我的心坎。
供稿作者:王瀟慧,鲅魚圈作協副主席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龍年春來早——聆溪
下一篇:營口之窗春節專題:眷念兒時過大年/李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