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生活隨筆”)消逝的小路
李政岐
我的故鄉雙臺鎮復興村,北去臨村安平鄉楊屯村乃至更遠,有兩條路可通。一條是小路,一條是大路。因小路較近,所以很多徒步行走的人都選取小路。我家老親戚大多居住在楊屯村,所以從小到大無數次往返于這條幽僻崎嶇的山路上。后來因工作關系,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多么想再重走幾十年前的舊路,以憶已逝的時光。
近日,我尋到了一個重溫舊夢的機會。
清明節這天,我帶著孫子,乘坐兒子的汽車一路奔楊屯而來。小路山梁下,我和孫子下了車,兒子開車沿大路掃墓去了。
山梁下,我茫然了。記憶中的小路不見了,滿坡層層梯田,梯田里栽種著各種果樹。近處的溝岔中,一條重載車碾壓留下的車撒,把我引向了山溝深處。行走中,發現我們已偏離了小路。決定改路順西坡桃園向上攀行。桃園盡處,一片亂刺荊剌擋住去路。我們顧不得雙手被刺,扒開叢刺,越過松林,來到岡頂。岡頂上,兩座不足二尺高的小廟,安靜地並蹲在荒草叢中。我很高興。小廟是復興與楊屯的交界。我還清楚記得,小路由廟旁經過。找到小廟就該找到小路。站在廟旁四處張望,除了雜樹林和滿坡荒草,小路是踏破鐵鞋也無覓處了。向前已無出路,只好向西穿過一片槐樹林,越過一片果園,來到小嶺山下。站在小嶺山根回望山岡,見山坡上向不同方向留下的機車碾壓過的車痕。稍遠的幾個山頭上矗立著高可擎天風力發電的鐵塔。鐵塔下邊是連接各鐵塔的寬闊的車道。唯獨不見了那條狹窄崎嶇,我夢寐欲尋的山路。茫然若失,我懷著沉重的心情悻悻地離開小嶺,向不遠的公路走去。
這是去往蓋州唯一條公路。幾十年前,這條路坡陡,路窄,彎急。常有交通事故發生。現在的路,陡坡降下來了,道路加寬了,并鋪了瀝青路面??粗莵韥硗捡Y如飛的各種品牌,不同式樣的汽車拖拉機,乃至各種電動車自行車,我晃然大悟,如夢初醒。在我離家的四十多年里,家鄉與祖國一起沐浴著改革的春風雨露,一些家庭購買了轎車,農用機車和電動車。這些車輛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與便捷。還有誰會舍掉省力便捷的交通工具,而用鞋底去丈量崎嶇狹窄的小路呢!是人民生活的提高,促使小路的消逝。
我想起魯迅先生曾說過的話,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么,可不可以這樣說,地上雖然有了路,但沒人走了,路自然也便消失。此時暗笑自己,我成了天臺山覌棋的劉阮,桃花源中無論魏晉的避難人,刻舟求劍的那個蠢人。
心情輕松起來。雖然一個上午的攀爬很是辛苦,小路的消逝也曾沮喪,但看到家鄉的巨變,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愿家鄉父老永遠舍棄攀行小路,永遠奔馳在坦平如砥,筆直寬闊的康莊大道上!
作者簡介:
李正岐,出生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五日。原籍蓋縣雙臺子鎮復興村,現住營口市鲅魚圈區熊岳金禾麗華小區。
退休前熊岳高中高級教師。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營口詩詞學會會員,理事。
供稿作者:李政岐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上一篇:營口:一位中學老師寫在春節假日里的一封信
下一篇:滿園春色——李正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