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是否轉向之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現階段貨幣政策取向是穩健,操作方法是相機抉擇、預調微調,操作目標是松緊適度。央行沒有收緊貨幣政策的意圖,也沒有放松貨幣政策的意圖。既不希望看到市場流動性短缺,也不希望看到市場流動性泛濫。
劉國強舉例說,如果某一天央行開展“逆回購”或者“麻辣粉”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大方向轉了,要轉向寬松,而僅僅是對短期流動性進行調節。短期流動性受各種因素影響每天都會有波動,所以短期內需要調節,但這不是一個大方向的改變。反過來,如果央行好幾天不做“逆回購”操作,也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要收緊,因為不做意味著已經合理充裕,就沒有必要操作。
“判斷貨幣政策要記住四個字‘松緊適度’。”劉國強說。對于怎么判斷“松緊適度”?他認為,現在有的人是從流動性發揮作用的效果來看流動性是松是緊。比如看某種價格是漲還是跌,以此來判斷流動性變松或是變緊。還有的是從貨幣政策操作看央行有什么動作,有動作就判斷是緊了或者是松了。
劉國強認為,這些都有其合理性,但建議除此之外,還可以直接去看流動性。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信息也比較好獲取,就是看銀行間的回購利率,像DR007等。利率是資金價格,資金價格能反映資金的供求狀況。看這個價格的變動,就可以看到底是松了還是緊了。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強調,穩健貨幣政策總體上力度得當、松緊適度,原來并沒有放松,現在也談不上收緊,始終與名義經濟增速相匹配,有利于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
孫國峰稱,下一階段央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細化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把握好調控的度,注意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 繼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另外,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在當日的吹風會上表示,在信貸投放方面,要求大型銀行單獨制定普惠型小微企業的信貸計劃,確保完成全年增長30%以上的目標。結合小微企業經營實際,科學安排貸款投放。
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祝樹民表示,一是要將享受政策優惠產生的紅利充分反映到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定價和內部績效考核中,合理確定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二是嚴格落實收費減免政策,主動減費讓利。三是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信貸審批及放款環節提高時效,降低小微企業的中間費用。四是合理提高信用貸款比重,相應降低企業擔保費、押品評估費等費用負擔。五是創新信貸產品,加大續貸支持力度,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資金周轉成本。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強調,銀保監會不鼓勵把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降到基準利率之下,我們鼓勵商業銀行按照“保本微利”、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來定價,能夠使這項業務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