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馬路市場的問題一直是官方和民眾關心與關注的焦點,如何解決也一直是管理部門的難題之一。那么,馬路市場緣何存在、有無必要存在、是不是只有取締砍掉才是唯一的辦法?本文認為結合營口市的實際狀況,其“馬路市場”應當是立足于管理,而不應單純靠取締。
首先,我們看一下營口的馬路市場是如何形成的。從營口所謂馬路市場的布局看,分為東、中、西三段;從所占的位置看,多數是在普通居民區周圍的小街道或交通次干道;從經營時間看,多是早、晚業余時間;從銷售的品種看,多是老百姓每天必需的菜蔬、海鮮、果品等吃的東西。由此看來,馬路市場的形成是“民以食為天”的產物、同時從區域位置及時間等因素分析看,可能也有菜市場布局不合理、營業時間不人性化及價格等原因,導致有需求必然形成“馬路市場”。
其次,我們再看一下馬路市場出現的利弊。馬路市場最大的弊端是影響交通或街道衛生,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并希望能解決為不影響交通注意衛生即可。同時我們還應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對馬路市場影響交通不滿的市民,更是喜歡這些市場購物的方便性。因為營口市農副產品市場建設的不錯,但從布局上看沒有滿足居民區的比例,造成路程遠購物時間長等連瑣問題。而馬路市場的出現不同角度看填補了需求的空白,在有管理的前提下會得到市民的歡迎。如今年營口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曾報道贊揚過的鏡湖公園旁“馬路市場”、人民公園對面的“馬路市場”等。
最后,我們探討一下“馬路市場”通過妥善因地制宜的規劃管理,是可以存在的。從以上論述中發現營口市馬路市場出現具有一個共性特點,位置大多是周邊有一定的閑置空間、居民區比較集中、距超市購物較遠、以“菜籃子”為主商品、普通市民早晚購買的方便性。那么我們相關管理部門能否在這些地方設立小型或隨機性的便民市場呢?比如在調查中發現營口市西市區平安路每年季節性的“水產品馬路市場”是因為這個地段幾十年老百姓習慣在此買賣水產品,原因一是這里距河海渡口船只靠岸很近方便買賣,二是歷史延革已經形成買賣習慣,所以此地每年到水產品旺季生意興隆、警車經常來此驅趕生意人,購買者對執法人員不理角,執法人員天天晚間在此執勤對上級也有意見等等。這個地方有無解決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平安路水產品馬路市場的東側和南側有兩處共數萬平方米的空地(待開發房地產)閑置近10年。此空地平坦每年雜草生長茂盛,如將其劃出一小塊面積臨時隨季節性的作為水產品小市場,不僅解決了馬路市場問題,還可能活躍經濟補充就業,更會使百姓和執法人員都滿意。再如營口市站前區人民公園對面胡同里的蔬菜馬路早市,本來市區東北部市民早晚業余時間沒有地方買菜,而自然形成的便民胡同早市媒體剛剛贊揚過就被取締了。這個早市占用了一條工廠旁的小道,這條街白天都很少有人在此行走,更少有車輛通行,并且緊靠其南側是一個閑置若干年的空地(待開發房地產)。如果將這塊空地臨時改做蔬菜早市,即不影響交通又解決了營口市區東部市民的菜籃子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可見,營口市的“馬路市場”應當在規劃管理方面下功夫,為民著想、為民解難,而不應多是依靠綜合執法來解決。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馬路 市場
上一篇:河海經濟涌春潮 藍色跨越耀辰州
下一篇:出租車“怪象”有損營口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