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銘記英雄前輩囑托 傳承抗美援朝精神
1月8日,本該是寒冷的季節,而今天,天公作美,竟然有一番暖暖的春意。我們一行人帶著營口市物流協會的囑托、懷著一種對英雄的崇敬之情、捎去營口浩東實業全體員工的一片真誠--來到了綠色時代抗美援朝老戰士呂魁海的家。
敬仰是崇高的禮贊。有一種行動叫自動自發。今天是星期六,本該是上班族休息的日子,可是,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權益維護科科長李陽、科員張奇得知消息后主動加入了我們的“慰問活動”使活動更具新意;有一種鼓勵叫錦上添花。當物流協會黨委辦施主任、辦公室楊主任得知這個消息后放下家中事務、買來鮮花主動參加這次行動使活動更添深意;有一種吸引叫踴躍參與。浩東實業預備黨員王立丹、黨的積極分子石飛主動請纓參與這次難得的慰問、學習活動,使活動促進了教育。一行8人,他們放棄休息參與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目睹身邊英雄的風采、聆聽身邊英雄的教誨。
歷史是最深的教育。走進這個家,剛剛做完手術的老人家正靜躺在炕上休養,看見我們的到來他馬上讓女兒扶起 ,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鮮花,用微微哆嗦的嘴巴吃力的給我們講起了當年的故事:
1952年,年僅18周歲的他參加了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他是一名醫生,專門負責傷員的運送與治療,在那刻骨銘心的日子里,他不怕苦,與嚴寒、酷暑、饑餓搏斗;他不怕死,轉戰南北跟隨部隊爬山越嶺、精心治療傷員......。
1954年,抗美援朝勝利,歸國后的他先后在蓋縣醫院、蘆屯醫院和
鲅魚圈海港檢疫站任職,他無論做什么都沒有忘記自己是黨員,都沒有忘記自己始終是一名戰士。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建軍70周年之際參加了北京的慶典活動,為鲅魚圈爭了光。
囑托是最厚的深情。時光荏苒,戰爭的硝煙已然散去,如今山河無恙,家國安寧,而當年的熱血少年們已變為白發蒼蒼92的老人,當我們將浩東實業黨支部送去的慰問金交到呂老的手中,他竟手掌和一眼含熱淚動情地說:“感謝黨、感謝習主席、讓我過上了幸福生活”。當我們們依依不舍告別老人家時他深情的祝福我們:“身體永遠健康、工作創出最好佳績”。這句給在場人員帶來了心靈的洗滌和精神的震撼,大家情至深處眼含淚水,向這位老英雄投以最崇高的敬意。
軍禮是最美的風景。在我心里:最美的風景就是軍人的軍禮。也許我們的行動感動了老人家;也許記憶再次震撼了他,在我們一行即將告別的時候,老人家舉起他布滿滄桑的手給我們敬了一個軍禮,而我們也莊重的回敬了一個軍禮,盡管不規范,但是,卻包含了我們的深深敬意。
不忘是最好的慰藉。穿越風雨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如一座巍峨的豐碑,矗立在中國人民的記憶深處。
這一仗打的艱苦決卓,我們以小米加步槍的大無畏的豪情取勝于現代化的飛機大炮;“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一仗打的氣貫長虹,影片《長津湖》有這樣一句臺詞:“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也一定會打,所以,我們打這一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打仗”。
一張張老照片、一枚枚勛章、一個個故事詮釋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崇高理想;展示了為國家和人民不畏生死的英勇事跡。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抗美援朝志愿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是我們賡續傳承的寶貴資源。老兵不老,精神不朽!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供稿作者:汪貴華,營口浩東實業有限公司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