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專訪 ”)鋼筆畫的踐行者
——專訪營口籍畫家郭志先生
作者:馬小平
吸引我急切想見郭志老師的原因非常簡單。郭志老師是畫鋼筆畫的。
鋼筆畫對于傳統繪畫來說,是新生的一種畫派。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種畫派。要知道,當今最廣泛使用的書寫工具就是鋼筆。而鋼筆自問世至今也不過百多年歷史,能把中國傳統繪畫技術轉而應用到鋼筆畫的畫家并不多,我雖然孤陋寡聞,但也是見識過一些人的。但是,能在我的周圍對他們很大的影響,郭志老師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我必須見到這位郭志老師。
機緣巧合,我在一個朋友聚會那里見到了郭志老師。說來有點不好意思,初見郭老師時,我還以為他只是一個退休老同志,他在人群中不多言不多語,其沉穩的悠然自得才讓我看錯了他。
“大智若愚”。我腦子里閃出這句話來。的確,那些真正有涵養有藝術天賦的人,無論他的內心還是他的行為世界,都會有一種接近于宗教的靜。這靜便如潺潺流水般流出他對生活的認識。
郭志老師是遼寧營口市大石橋人,后定居在鲅魚圈。早年,他到西安美院進修,師從國家級大師尚德周先生。先是從事廣告繪畫設計,后專攻油畫。曾經,他也曾因對藝術的摯愛而放浪不羈;也曾因為對藝術目標的追求而受到打壓。人過中年之后,理解了自己之后,也對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生的坎坎坷坷讓他學會了安靜,之后,他轉而拿起筆畫起鋼筆畫。鋼筆畫與傳統的繪畫有所同有所不同。藝術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表現方式。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這個道理。在這一點上,郭志老師深得要領。
某日,我應邀走進郭志老師的畫室。首先,他的畫室別具特色,偌大的畫室原本是一間冷庫,經過改造成為畫室,這里不僅冬暖夏涼,隔音效果更是好。無論外面有多么吵嚷,這里仿佛世外桃源。但是,真正讓畫室充滿安靜的是墻上那一幅幅畫。這些畫,除了幾幅油畫和水彩畫,大都是鋼筆畫。這一幅幅如磁鐵一般吸住我眼睛的畫,有山水,有人物,有花鳥魚蟲……,黑白色彩構成一個又一個獨有的、獨特的世界。那個世界里有生命嗎?有的。郭志老師已經在那樣一個美妙的世界里,給每一幅畫注入了靈魂。要不然,這些畫怎么會打動人呢?
賞畫,品畫,論畫,流連于畫前,竟然都沒來得及坐下來喝上一杯茶。在看過墻上的一幅幅畫后,我猜想郭志老師一定還藏有更好的作品。果然,我才說出來,郭志老師就向我展開一幅六米的長卷,這是應約為港務局畫的港區景觀。畫面緊湊連貫,一氣呵成,如清明上河圖一般讓我的心緒飛向大海的海岸,飛向熱火朝天的港口。這就是繪畫的魅力。如果郭志老師不告訴我,我真的不能判斷出這是用鋼筆畫的。仔細看時,才感覺到鋼筆畫的妙處。
我心頭便有了疑問,這一筆一筆畫出來,尤其是尋天空飛著一群鳥兒,那栩栩如生,得要多少筆才勾勒得出啊。不由得便問郭老師這畫得需要多長時間。郭志老師輕描淡寫回道說才三個月。
三個月,將近一百天。漫長嗎?對于那些生活無聊的人來說,太漫長了。短暫嗎?對于那些追求心中目標的人來說,太短暫了。所以,對于時間來說,只有當有了充實的內容時,漫長還是短暫,其意義已經不能簡單的以時間概念來評論。藝術是永恒。也只有藝術才是永恒的。是的,且不說畫的這功夫了得,就是這畫所呈現出的靜,該有怎樣的藝術修養才達到如此境界?全世界也好,全國也好,會用鋼筆寫字的人多到不計其數,又有幾個人能用鋼筆繪畫?又有幾個人想到用鋼筆繪畫并且畫的這么好?
有人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失去書寫的時代,電腦等等現代科技正在無情的吞噬和改變著我們曾經的生活習慣和傳統。無法說這是一件好事還一件不好的事。但有一件事上必須肯定的,不要忽略了對藝術的重視。
而郭志老師,毫無疑問,他是一個讓藝術永恒存在的踐行者。
供稿作者:馬小平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