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之窗“營口故事”)兒時的記憶——昔日營口
作者 趙志祥
序言:國慶節來臨之際,大街小巷紅旗招展,紗燈高懸,燈光璀璨。舉國歡呼,巨龍騰飛,燦爛輝煌。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到無比欣喜之余,聯想到建國初期的營口舊貌,由衷慨嘆命筆而作。
舉國上下喜迎國慶
偉大祖國欣欣向榮
城鄉變化日新月異
處處展現宏圖美景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幸福美滿 融入衣食住行
我不禁想到建國初期
那時正值我十來歲年齡
我清楚記得營口昔日市容
當時的營口幾乎沒有樓房
我只知道有大白樓 小紅樓 匯海樓
老爺閣 公雞樓 瑞昌成
而且都不太高聳
到處是青磚土平房
還有那連片的磚煙囪
還有很多下沉的矮房屋
很少的瓦房也都老舊蒼容
每逢節假日
家家忙著拉土 活泥 抹房子
以防雨水漏進屋中
房屋下沉的人家還要備些土
雨季時用來在門前“疊霸”以免被沖
那時 人們已經用上了自來水
不過 周圍幾十戶人家共同使用
為接水 水桶排隊人久等
每逢入冬之前 大家出錢把水管砌上磚圍
裝入稻殼之類以保暖防凍
如果水籠頭被凍
要多次捂上熱毛巾緩緩解凍
我家院里十來戶共用一個廁所
有人要方便時 廁所內外發出幾聲“哼”
以便知道廁內是否已有人在用
如果在廁外憋得等不及
要立馬到街頭的公廁去除凈
那時 多數人家都是如此例行
我經常過西吊橋到西潮溝西邊去玩
一條土路 兩旁遍布蒿草蘆葦叢
我用葦葉做成葦哨或者“小船”
伴著我這天真爛漫的孩童
土路兩旁滿眼荒涼 沒有人家
不時從葦塘傳出“呱呱嘰”的叫聲
我還清楚地記得
土路中間立著一顆一尺多高的炮彈
像飛機投彈用的那種彈型
都知道危及生命 沒人敢去碰動
可能是國民黨撤退時留下的一個魔影
“五臺子”往南是“老邢家墳地”
陰森凄凄一片墳塋
人說 那里游蕩著冤魂幽靈
那時的營口很像農村的模樣
街巷都是土路 雨天一片泥濘
營口只有從西大廟到火車站一條馬路
“一條馬路通到頭 公園只有兩個候”
這話便是真實的見證
街上罕見機動車輛
公園里也無觀賞之景……
現在的營口柏油馬路四通八達
而且在不斷加寬 敞亮溜平
各種新型車輛不斷 車水馬龍
大廈林立 宅樓高聳
處處如錦 柳綠花紅
各公園裝扮精典 隨處美景……
最具幸福感的營口人
沉浸于今天的幸福之中
更加努力地建設營口
展望那無限美好的燦爛前程!
圖片作者:李奇魯
供稿作者:趙志祥,營口之窗特約撰稿人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截取使用。
上一篇:兒時的記憶——營口解放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