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蜜桃av一区精品变态类天堂_91福利专区_半支烟国语版在线观看_啊啊啊啊亚洲_2021国产精品_亚洲黄色的

首頁 > 我要分享 > 生活隨筆 > 正文

一粒花生米——溫明泉

溫明泉

2023-02-22 08:00:00   來源:營口之窗   閱讀:

(營口之窗“生活隨筆”)一粒花生米

溫明泉

深秋的夜晚,涼風颯颯,寒蟲嘶嘶,昏蒙的路燈漫灑在街道上,偶爾有小汽車曳著金色的光倏然而過,使平展的街道顯得闊朗、亮麗而靜謐;月亮端坐樓頭,靜靜地看著這街景,數點者過往的車輛。

晚飯后,陪同吳太下樓散步。步道上行人還是較多,高聲啁哳,低語嚶嗡,雖不是故意,卻也入耳成擾。于是走出不遠,便折了回來。

街角的這爿超市沒有顧客,老板娘一個人在門窗里含胸背手,小步徘徊。吳太偶爾來買菜,和老板娘算稍熟,屬于頷首為暄那種。環視一周后,看到臺面上的花生是新的,便買了一斤。

出得門來,就想嘗一嘗這新鮮花生米的味道,于是隨手剝了一顆,捏出一粒,色澤暗紅,粒子飽滿,抬手放向嘴邊,不小心掉到了人行道上,四下尋視,沒得發現,彎下腰再找,原來蹦到了臺階的折角處,蹲下去拾了起來,再剝落米衣,又放向嘴邊,吳太見狀,連忙嗔道:“街上撿的也能吃!”

我笑了笑,輕輕地在手里揉搓著,不肯丟下。

我的家鄉比較偏僻,少年時比較清苦,同很多那個時代的人一樣,也經歷過吃不飽和穿不暖。珍惜糧食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受到的最莊重最嚴肅的啟蒙,也應該是具有普遍性的最成功的教育,我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不是“床前明月光”,而是“鋤禾日當午”。

我的家庭和村子里的其他家庭有些不一樣,算起來我家是由城市再返鄉的。我的父母年輕的時候都被招到工廠,由鄉村進了城,并且是進了令當時人尊崇和涎羨的國營大企業,由于兩人都是初中畢業,算是有文化的人,被安排到了很好的崗位,我父親是卷揚機手,算是技術工種,我母親是食堂會計,屬于管理人員,兩人都受到了單位重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由于特殊的家庭結構,最終我父母還是被迫返回了農村。

在我父親很小的時候爺爺便因病早逝了,奶奶一個人拉扯我父親,過著孤兒寡母的艱難日子,只有農村人才能體會到那樣的日子是何其艱難。我父親一直都不忘成長的不易,感念奶奶的恩德,從小便形成了唯母命是從的觀念,對于奶奶的話從來都只是一力應承。奶奶對生活的農村既熟悉,對周圍的鄉鄰也有感情,雖然隨我父親去城市生活了很多時日,也有了衣食無憂的基本保障,但是奶奶無論如何都覺得不習慣,特別是“三年困難時期”,總擔心我父親會吃不飽飯,其實據我父母講,兩人的生活都很安穩,無虞一日三餐。但是看到左右的鄰居們整日的愁眉緊鎖,經常的會有孩子為了一口吃食爭吵,甚至有膽大的半大小子去偷去摸,奶奶就覺得自己在城市沒有工作是在給我父母添麻煩,而我父母口中的“無虞三餐”不過是為了寬慰奶奶罷了,打定了主意,無論我父母怎么勸解,都不能靜下心來,于是找了個借口一個人回到老屋,自己種田,自己生活。到了秋天,看到自己所收獲的食物還有富余,心里便盤算讓我父母回來,過上她認為的真正的“無虞三餐”的生活,于是親自寫信告訴我父親她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特別是擔水砍柴一類的重體力活如何的不易,等等。五次三番之后,我父親就覺得對不住奶奶,經過幾日的痛定之后,決意要回農村照顧奶奶。我父親是個孝子,我母親深信“三從四德”,兩人毅然拒絕了領導的勸諫,朋友的挽留,結束了六年多的城市生活,回到了處于深山更深處的老家,再次過上了日出而作、日夕而歸、土里刨食、靠天吃飯的農村生活。

多年產業工人的訓教和城市生活的熏陶,使我父親和我母親的思想觀念與周邊的人有了很大區別,不僅僅體現在以后的時日里,即便生活再窘迫也要催促我們幾個孩子堅持上學,努力讀書,甚至在生活的瑣事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比如種花生這件事,原本當地是沒有人種花生的,我父親和我母親回來時帶來了花生種子,就覺得可以試種,一來可以榨油,供全家用度,二來孩子們也有個嚼食,只要對孩子們好,就有理由去試,于是在當地第一次試種了花生。秋天的時候,收成很好,我父母便招呼鄰居的侄男甥女們來家里幫忙摘花生,其實主要還是想借機會讓這些孩子們也嘗嘗花生,因為花生在村里人眼里畢竟新奇,況且是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花生是孩子們第一次見到的好東西。這時候連續幾天晚上都會有很多的鄰家的大哥哥小姐姐們坐在我家的火炕上幫著摘花生,吃,是隨便的。這樣的故事持續了多年,直到文化革命開始時止。在我斷續的記憶中,種花生、摘花生和吃花生這件事令我感覺很驕傲,因為別人家沒有花生,只有我們家里有,每當很多人來我家里摘花生,說說笑笑,連吃帶玩時,就覺得我家特棒,我父母特了不起。花生米也成為我最好的零食,我不僅能在家里吃,還能裝在兜里出門炫耀,我也因此在周圍的小伙伴中很牛氣,很有影響力。這種榮耀都是小小的花生米給予我的,從那以后,我就特別偏愛花生米,煮花生、炒花生、鹵花生怎么都好,花生米的香氣是我童年記憶中一份最美好的回憶。

我珍惜每一粒糧食,尤其珍視每一粒花生米。我當著吳太的面不去違拗,我會照顧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教養。我也不會給他講大道理,但是我還會堅持我的基本觀念,比如我會按照珍惜糧食的基本教程引導我的孩子,我會在關注周邊環境的同時撿食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和饅頭屑。在吳太不注意的時候我還是把這粒花生米悄默聲的放到了袋子里,因為我覺得掉在街上的花生米本身無過,去掉皮的花生米依然是一粒值得用心的好花生米。如同沾了泥的紅薯,洗凈了還是干凈紅薯,又如同犯了錯的孩子,改掉了還是好孩子。

吃飽飯是為生而生的基本愿望,人世大同,尊重糧食、珍惜糧食在奶奶和我父母兩代人之間有著一致的認知,但卻持守著不同態度,首善之道,使我父母遵從了奶奶的做法,進而決定了一個家族未來的走向。奶奶有奶奶輩的傳承,我父母有我父母輩的遵循,我們幾個孩子有我們的奮爭經歷。過往無法改變,歷史不能假設,今天我們都能跟上時代的進步,過上無需為一日三餐殫精竭慮的生活,是大時代對我們的恩賜,也是奶奶輩、我父母輩努力與掙扎的結果。追逐糧食的堅定意志,決定了我父母的生活軌跡,也帶入了他的孩子們的人生運程,無論是感謝還是怨恚,糧食都是化而為生的不變主題。

如今國家富裕了,百姓的生活變好了,但是我吝惜糧食的做法一就這樣了,節儉的習慣也已經養成,我想我沒必要在糧食面前大手大腳,更不可能奢侈浪費。再后來我又特別感謝冰柜,有了他,我可以將吃剩的食物保存起來,延長保質期,避免浪費。

近期電視報紙經常講,要守住耕地紅線,把飯碗牢牢地捧在自己手里,我深以為然。俗語有云:家有余糧,心里不慌。把糧食存在自己倉廩中,就是把生死握在自己的手中,沒有人愿意把糧食存在別人家里,正如同沒有誰愿意由別人來控制自己的命運。每當看到電視劇里八路軍和小鬼子爭奪糧食的橋段時,我就特別激動,不由自主的為八路軍擔心起來,甚至攥緊拳頭想沖上去,經常的會隨著劇情發展在心里盤算著如何隱匿糧食。我一直認為,有了子彈或許可以消滅敵人,但是沒有糧食就無法養活自己,自己活下來是消滅敵人的根本前提,從這點看,糧食比子彈還重要。糧食足,方能根基穩、社稷安,倉廩實,方能政務通、人心和,吃飽飯,方能兵勢強、馬力壯,也才可以拒敵國門之外,謀求民族復興大業。因此我還是要堅持從我做起,并繼續教育后孫,要珍惜糧食,那怕是一粒花生米。

作者簡介:溫明泉,生于1964年,大學學歷,供職營口市某事業單位,業余文學愛好者。

供稿作者:溫明泉(營口)

原創發布:營口之窗官網

更多信息,請關注營口之窗公眾號:營網天下

版權聲明:營口之窗所有內容,轉載須注明來源,禁止截取改編使用。

相關熱詞搜索:營口 原創

上一篇:我的人生足跡——馬標
下一篇:最后一頁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华宁县| 临朐县| 马龙县| 天门市| 张家川| 楚雄市| 东山县| 肥乡县| 扎囊县| 兴宁市| 博兴县| 托克托县| 华容县| 准格尔旗| 嘉善县| 舟曲县| 乌兰浩特市| 襄汾县| 乐平市| 洪江市| 康定县| 威信县| 乌鲁木齐县| 洛川县| 台山市| 永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福安市| 吉安县| 永和县| 合山市| 德清县| 华坪县| 综艺| 大邑县| 忻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格尔木市| 东宁县| 安义县|